自 2019 年 11 月米拉务项目正式启动建设开始,大唐海外投资公司EP合同部人员就开始了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2020年开始至今,印尼EP合同执行部的人员从没回家过过年,一年 365 天在外出差,很多重点客户更是多次前往厂家进行协调。孩子中考顾不上、父母生病不能陪护,但这一切都是为了“一带一路”项目的按期实现。 为了保证米拉务项目甲供物资设备的出口退税,EP 合同部积极配合米拉务公司印尼侧的清关、退税工作,自学办理原产地证书,前往上海、保定、石家庄、天津等地向行业内人士学习,由于经费和时间有限,大部分的出口知识都来自于自学和实践中的摸索。其中第一份原产地证书因设备备案资料品名与报关出口的品名存在差异,导致审核无法通过。十几天时间,EP 执行部人员天天在北京海关产地证科,与办公人员沟通解释,最后用真诚感动对方,同意帮助请示稽查科,直至请示到北京海关负责稽查的关长,在 EP 部人员的解释下,稽查关长做出指示:“仅此一次,下不为例!”最终审核通过。一份辛苦一份收获,截止 2023 年 4 月,共计办理原产地证书 45 份,为米拉务项目减免印尼进口关税作出了贡献。 EP 部人员凭借自己掌握的发电设备知识,积极配合国内海关的查验工作,利用与港口长期合作打下的坚实基础,在紧急发运期间,疏通海关关系,在大年初五临时加急申请设备补仓和查验,在配合海关查验后马上装船,仅此一项为公司节省了10 万美金的船舶滞期费用,并同时保证了关键设备的及时发运。 面对疫情影响,EP 部依然“疫”无反顾,与中运物流工作进行了两个月的谈判,有时在深夜开会沟通相关信息。最终在集团公司和海外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物流合同变更,打开了“一船难求”的物流运输局面。在 2021 年 6 月后的半年时间内,完成了米拉务项目 43% 的设备发运量,确保了项目节点按期完成。 EP 合同执行部的工作繁重,每一个岗位都是对应协作单位的一个或几个项目部,对方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与部门员工对接工作,每天的微信、电话信息不断,因为时差关系,印尼与国内相差一小时,工作与休息时间与国内交叉,三年中,大家几乎没有一次午休时间,深夜加班开会研究问题也成了家常便饭。 “这是大唐集团第一个绿地项目,我们的每一次拼尽全力,都是为了我们大唐集团能够走向世界。”EP 执行部的人员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