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仙江水电公司:让石头山上开出“太阳花”
来源:李仙江水电公司
作者:李轩
日期:2023-06-05

3副本.jpg

入夏五月,万物复苏。在原本荒凉的营盘山山脊上,一排排光伏矩阵沿着地势起伏、延绵不绝,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李仙江水电公司紧抓“双碳”机遇,化“腐朽”为神奇,在怪石林立的山中开出了炫目的“太阳花”。该电站是云南省“十四五”期间“保供给、促投资”的重点项目之一,装机容量50MW,设计年平均上网电量为8776万kW·h。

营盘山光伏项目于2023年3月18日18时10分完成一次性全容量并网,实现送出即投产电站即发电目标。截至5月28日,该项目完成发电量超计划进度22%,提前实现集团公司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

攻坚克难“落户”石山

营盘山原本是怪石林立的大光山,无法开垦耕种,地形开阔,光照资源丰富,是一座亟待发掘和利用的“黄金宝库”。

“干了二十多年水电,第一次接触光伏项目,如何找好方向,是我们面临的第一道难题。”营盘山项目负责人郑建军说道。因参建人员对建设光伏项目不熟悉,受疫情反复影响,延误各项工作进度,项目开展举步维艰。

如何统筹?谁来协调?这是开工前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项目高效运转的保障。为推动项目尽快落地,李仙江水电公司成立专班,分析项目前期工作的重难点并制定解决对策,克服国家稳定耕地政策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从变局中觅新机,取得地方政府在土地流转和民事协调等方面的支持,仅用15天时间就完成项目重新选址、光伏场区土地租赁协议签订。先后组织十余次现场踏勘,落实建设条件,从土地预审到项目开工建设,用时2个月完成了所有前期手续,顺利取得了水环保、接入系统、林地等13个专题报告评审意见及批复,成为普洱地区央企投资项目中首个开工的光伏项目,展现了“大唐速度”。

2副本.jpg

凝心聚力强管理、创佳绩

机遇往往伴随着风险。营盘山光伏项目为典型山地光伏,喀斯特地貌,坡度大、落差大,雨季长,施工难度大。

为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项目建设推行“样板引路”,在3#方阵首先建立示范样板区,对新进场班组进行现场技术交底,明确质量标准和工艺流程,测量定位、灌注桩基础浇筑、支架及组件安装全部按标准化流程实施,加强施工过程管控,工程质量优良。

“时间是工程建设的大难题,也是对成本控制的考验。”营盘山光伏工程负责人周建鲁说:“如果不能规范施工管理,工期将严重超出预计时间。”

为提高施工效率,组织参建单位对每道工序进行反复研究,合理安排转序衔接。摸索出一套“流水作业”安装方法:将安装作业人员划分材料搬运组、斜梁安装组、组件安装组,无交叉流水作业,极大地提高了安装效率,达到0.65组/人·天。项目执行“业主带班”,建立“日调度、周盘点”制度,经常与参建单位一起研究解决问题,通过抢修进场道路、交通限载限行等措施解决了设备原材料进场难题,确保里程碑节点顺利实现。

项目结合实际进行技术创新,对光伏项目关键工序探索优化,形成营盘山项目《山地光伏组件布置作业指导书》《山地光伏组件安装作业指导书》等4个作业指导书,总结出《山地光伏典型设计施工方案(标准)》。《山地光伏流水施工组织管理施工工法》获批为省部级工法,取得《山地光伏材料运输滑轨装置》1项实用新型专利。

4副本.jpg

协同创新打造“精品工程”

项目立项以来,李仙江水电公司秉承“建管”一体化管理理念,生产准备人员提前介入,全程参与设备招标、合同签订、到货验收和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实现了电站“建管”无缝衔接。

“在最苦的日子里,大家住在几间活动板房里,经常无水断电不说,一刮大风,整个板房伴随着巨大的响动,感觉随时都会被‘连根拔起’。”回忆起在营盘山项目现场的那些日子,入职不到2年的年轻职工施星豪百感交集。“并网成功是对我们的努力与付出最好的奖励。”

成功并网后,营盘山光伏项目职工们牺牲休假时间,全员驻守营地开展全投认定工作,并将结合安全生产月,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的局面,计划6月底前完成涉网试验,争取云南省新投光伏项目最高电价结算。

正是一个个耐得住寂寞,经得住历练的大唐人,让营盘山光伏项目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华丽转变。该项目是李仙江水电公司成立以来第一个新能源项目,也是云南省普洱市第一个批复、第一个全容量并网发电的新能源项目。

项目的高质量建设,为公司培养了一批既精通水电又熟悉光伏建设的复合型人才;该项目也是大唐云南公司与中国安能集团合作的第一个新能源项目,实现了品牌、技术、管理等资源共享,共同谱写了央企合作共赢落地普洱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如今,李电人仍然在以奔跑的姿态、奋进的脚步、实干的作风,在深山绿水中续写更多奋斗故事。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29 09:4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