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新能源事业部:4800天!十三载春秋冬夏!
来源:滇西新能源事业部
作者:杨池艳
日期:2023-11-17

截至11月15日,滇西新能源事业部大理风电场实现连续安全生产4800天。

13个春秋冬夏,4800个日日夜夜,115200个小时的坚守,滇西新能源事业部大理风电场这支缺氧不缺精神,缺氧不缺干劲的捕风汉队伍,用4800个日日夜夜不厌其烦地对工作的重复,用心用情守护着150余台高原风机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守护着万家灯火的璀璨,他们用大唐人的“高原红”精神奋力书写了高质量安全生产的时代答卷。

党建引领,文化植入营造安全“好氛围”

结合“党建三年提升”活动,大理风电场以“队岗区组”创建为抓手,积极开展“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身边无‘三违’”等活动,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推进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到哪里,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坚持从管理干部做起,严格落实值班、带班规定,定期进行全厂设备巡查和职工精神状态摸底,以过硬的工作作风构筑坚实的安全堡垒。

1 (3)_副本.jpg

该事业部工会团委积极组织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节日慰问、“青春杯”知识竞赛等活动,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

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根本和灵魂。滇西事业部始终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以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安全为天”的安全理念不动摇,着力营造“以文化促安全、以文化促发展”的良好氛围。生产区主干道上安装安全标语和宣传栏,生产现场悬挂安全警示语、提示语,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培养职工对安全敬畏和信仰意识;以培训课堂、主题活动、安全简报、微信公众号、网站专栏等多种学习形式为载体,潜移默化使企业安全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制度兜底,精益管理打好安全“组合拳”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大理风电场时刻紧绷安全弦,深入贯彻集团公司和云南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将云南公司及事业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压实吃透,为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披上了坚实“铠甲”。在管理上,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结合工作实际,在不断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监督奖惩机制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红线”,架设安全生产“高压线”,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依”。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持续动态调整“两个清单”,加强源头管控、过程防范、事后监督,形成了全链条联合风险管控机制。通过层层分解落实安全责任,生产人员全面排查现场作业危险点,从人员状态、设备工况、工作环境、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辨识并制定控制措施,风险预防工作向细向实推进。

1 (5)_副本.jpg

大理风电场瞄准安全生产目标,还持续推进精益管理变革和技术创新,持续深入开展设备“春秋检”“降缺陷、控非停”“迎峰度夏”“防寒防冻”等专项安全大检查工作,全面推进反违章、隐患排查高效治理,强化外包工程现场监督管控,不断提升防范化解安全风险能力,实施隐患分级管理、闭环整改,确保了设备“无”故障,安全隐患“闭环控制”。紧盯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的痛点难点,在超前管理上下功夫、做文章、深研究,防微杜渐,着力打好安全生产“组合拳”。

科技赋能,精准培训实现动力双提升

大理风电场在创新创效和安全培训上持续发力,一边夯实“硬支撑”,一边提升“软实力”,全面激发安全发展的内生动力。风电场以设备运行需求为牵引,以“科技攻关”为依托,积极编制科技创新实施计划,制定设备定检定修计划,全面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控,形成了从立项、研发、鉴定、评审为一体的科技管理制度。生产一线职工紧跟前沿,持续攻关,用科技成果服务生产,解决安全生产中的“疑难杂症”,涌现出了一批质量高、效益好的科技成果。

1 (4)_副本.jpg

企业实现安全高质量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风电场还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手段,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员参与”为要求,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训。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工种制定安全培训计划,编制“新入职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外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等专项培训课件,对职工有针对性地扎实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培训。采取“理论+实践”“线上+线下”方式,从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二十五项反措、消防常识、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等多方面对全员进行系统化培训。

十三载栉风沐雨,十三载春华秋实。成就的背后凝聚着滇西事业部高原捕风汉子的无数心血和汗水,以无怨无悔、倾情奉献彰显着“大唐人”的风采和力量,书写了自己的漂亮答卷。

站在新的起点上,滇西事业部将秉承新的使命和任务,守住安全生产这条底线,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石,为云南公司创建质效“双优”一流清洁能源区域公司贡献滇西力量。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29 09:43:27